5.3.1
运行:当超滤水箱水位高于低液位,阻垢剂计量泵自动位,还原剂计量泵自动位,超滤/反渗透冲洗泵选择开关自动位,反渗透水箱的水位低于70%时,反渗透装置自动投用。
5.3.2备用:当反渗透水箱的水位达到高液位,或者超滤水箱的水位低于低液位时,反渗透装置自动退出到备用状态,同时停高压泵
5.3.3反洗:当系统停运后,并且超滤不在反冲时,超滤/反渗透反洗泵自动开启,开启浓水阀,开始反洗。
5.4电动阀的控制:
生水箱进水阀、蒸汽切断阀是电动开关阀,控制方式分为机旁和远程控制两种方式:机旁控制是利用选择机旁的启动或停止按钮,通过PLC发出启动或停止信号;远程控制是操作人员在监控室根据画面上的启动或停止按钮进行点击操作。
6 .关键控制技术方案的实现
6.1变频调速控制:
变频调速控制技术(variable velocity variable
frequency control technology)基本原理是根据电机转速与变频器输入频率成正比的关系:n=60f(1-S)/p
(式中n、f、s、p分别表示转速、输入频率、电机转差率、电机磁极对数);通过改变电动机工作电源频率达到改变电机转速的目的。
在对生水泵、反渗透水泵和除盐水泵的变频控制中,实现了对出口压力的过程单回路控制,能及时控制参数偏差,确保生产工艺设备稳定运行。
PID逻辑控制示意图如下:
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后,变频器具有手动/自动转换功能,可根据实际生产进行转速的变化。同时,电机水泵的转速普遍下降,减少了轴承的磨损和发热,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维修费用。
6.2 雷达式液位检测控制:
现场水箱采用VEGAPULS雷达式液位计,主要对生水箱、超滤水箱、反渗透水箱和除盐水箱进行液位测量。液位计采用脉冲微波技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对水箱内的液位进行精确测量和控制。控制流程图为:
雷达液位计采用一体化设计,在测量时发出的电磁波能够穿过真空,不需要传输媒介,具有不受大气、蒸气、槽内挥发雾影响的特点。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不受槽内液体的密度、浓度等物理特性的影响。测量范围大,最大的测量范围可达0~35m,可用于高温、高压的液位测量。参数设定方便,可用液位计上的简易操作键进行设定,也可用HART协议的手操器或装有VEGA
Visual Operating软件的 PC机在远程或直接接在液位计的通信端进行设定,十分方便。
6.3 反渗透水处理自动控制:
反渗透水处理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种高科技的水处理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自动运行和手动操作无扰动切换。系统引入控制脉冲数偏移量函数的多级模糊控制算法克服了普通模糊控制器连续变量模糊化为有限的离散值所造成的精度低的问题。加入后对清除稳态误差与稳态震颤现象的效果明显;加上多级自修正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可明显提高系统快速性,且系数修改无复杂运算,便于在PLC上实现。
控制原理图见图11:
图11
反渗透子程序流程图
6.4
水质在线检测技术
水的污泥指数测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水质在线检测技术,通过测定原水,多介质过滤、活性碳过滤前后,离子交换前后等取样点的SDI及FI值,可以有效的监控水处理系统运行,可以判断各个工艺步骤是否正常。SDI值越低,水质越干净.进水水质、水量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大滞后多变量参数的动态非线性系统。机理复杂,难于建模。采用RBF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以较好的实现在线实时地监测进水水质参数,RBF是三层结构:输入层、隐含层和单数输出层。控制原理图见图12。在除盐水处理过程中,测量进水淤积指数SDI是最重要的水质处理参数,输出层选SDI参数,输入量个数要与SDI输出有密切相关的参数变量,如PH值、电导率、碱度、反应时间,进水流量等,采用RBF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计算速度快,能够在线查看,更好的达到实时检测的目的。
7结论
除盐水项目于2006年底改造,通过过滤器、反渗透装置及阴阳离子器等阶段的调试,于2007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运行后效果良好,目前生产稳定,日产合格水最多可达2000吨,完全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和生产目标。实践表明,该监控系统的投运,有效地提高了除盐水站的生产水平及供水机组的自保护功能,自动化控制程度的大大提高,也使得生产操作更加简便,工人劳动强度小,基本无环境污染和出水水质稳定,在降低能耗、高产稳产、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西门子S7-400自控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全站的自动化水平,为该站的控制设备并入区域网络控制系统,实现生产管理的远程监控做好了有利准备。
参考文献:
[1]《SIMATIC
S7-400可编程控制器模板规范》,2003.9
[2]刘金.PLC在供水水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机床与液压,2004.3.29
[3]金立本,赖玉斌变频调速控制在大楼空调水泵上的应用.电气传动,1998
[4]莱钢银山型钢公司热电厂化水车间除盐水岗位操作规程.2006.12
[5]陈运珍.水工业领域广域网络监控系统的最新模式研究.2000